今天看了【媽媽總管】【承諾的天堂】【九命人】【7+7】每一部都非常好看。

【媽媽總管】進場時慢了些,沒看到開頭。事實上這是一系列的完結篇,因為這個大家庭的核心-媽媽不可避免的死亡即將到來。
雖然我沒看過前面幾部,但是片中媽媽為九個孩子的大家庭奉獻一切心力很令人感動,孩子們對媽媽的愛與依賴也明顯可見;但是反過來有幾個孩子正因為母親的愛太強大溫暖而無法面對外面世界的挫折,從此無法離開家中,甚至也不外出工作,是值得人省思的地方。
也許只是看了一兩部片後的偏見,不過覺得與英國孩子冰冷空虛的吸毒畫面,義大利家庭感覺真的很溫暖,但又因為太溫暖而使孩子無法獨立生活…不過這算是我自己加上的刻板印象,實際上任何國家的任何家庭都會有不同的問題的。
結局有點令人難過,媽媽過世後又有一名兄弟突然離去;除了面對家中的巨大空虛,出外建立家庭的子女們也減少聯絡,留在家中的爸爸/蕾貝卡/安得雷仍要思考接下來的人生如何度過。

【承諾的天堂】以一位吟唱偶戲師為主角,來探討印尼的自殺炸彈攻擊事件。除了見到阿格斯獨樹一格的吟唱讓大家都開心得大笑,觀眾們也跟隨他來到酒吧看到為了賺取生活費而賣身給外國人的女性;也進入監獄與炸彈客對談,想了解他為何為了千年前的古老經文不惜殺人?而當阿格斯的一位古怪朋友,只是坐在路邊卻無故遭到毆打,犯人身上穿著的"wofld peace"又成了無意義暴力的極大反諷。
片後的交流會,主角阿格斯精彩的吟唱藝術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甚至還有一個女生問了:「為什麼他有時候用唱的,有時候也會一般的說話方式?」這種怪問題…)導演解釋事實上阿格斯先生在當地已算是非常有名的表演家,他們是同一個藝術家團體認識的朋友,一起希望能對這件爆炸案做一個探討而合作影片。
我請教了導演,實際上兇手的動機究竟是為了宗教,或是源於西方與印尼間長久來的經濟間的不平等?導演說他個人意見的話是後者。他說他祖父是穆斯林,他說以前印尼的回教經文是以了解經文的意涵為主,而非斷章取義地擅自解讀經文;現在有某些中東地區來的傳教士,對於不懂阿拉伯文的印尼信徒,更是直接要求他們全盤接受傳教士的說法,而非教他們經文上的文句;這可能造成了更多對穆斯林教義的誤解。
而當地人也不樂見爆炸案的發生,除了當地民風淳樸,政府可以輕易以媒體控制大家的想法外,死亡本來就是大家都不樂見的事。

【九命人】
台灣導演吳米森導演的作品,講的是體罰造成學生心理的創傷。體罰的話題顯然是大家成長的集體回憶之一,因此每個人都心有戚戚焉;不過老實說,對於體罰與教育的界線,就連我們自己也難以清楚界定…所以這個問題還是難解吧。 對於其中一段手法我有點反感:某體罰事件主任調到別的學校,拍攝者可能只以採訪學校為由拍攝,受訪者回答的問題也和體罰無關;我覺得鏡頭有刻意引導觀眾對那位受訪者產生厭惡感。 當然導演本身也有個人好惡,不過紀錄片該不該主觀操弄觀眾情緒…就我個人是不希望啦。不過現在如華氏911就是採用這種手法,所以也許這是見仁見智吧。

【7up 】 這是一系列長期觀察同一群在英國不同社會階級的兒童逐漸成長的片子,每七年記錄一次,等全部看完再來寫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謝,謝天謝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