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切可切油? 文字烏龍 啦
其實油是不能被”切”的,通常飲料中含的膳食纖維,只能幫助排便順暢,還有在餐前飲用可增加飽足感哦~

原報導出自-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5/today-life9.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5/today-life9-2.htm

油切可切油? 文字烏龍 

常被誤解的日文
超商中琳瑯滿目的油切飲料。(記者林嘉琪攝)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油切」原來是場烏龍!在日本機械及醫療領域原指「油料欠缺,導致功能不足」,在台灣卻被解讀成脂肪被切斷、排除油脂或去油等意思。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對於「油切」用詞目前無法可管,只能提醒民眾要認識成分功能,政府也應該監督廠商在包裝上標示成分及含量。

東吳大學日文系講師吳美嬅指出,「油切」二字最常在日本家庭烹飪時使用,主婦做了炸物後會在盤子鋪上吸油紙,目的要把「炸物的油瀝乾」。

廠商自創 紅透半邊天

日本文化研究者尹皓表示,日本飲料商麒麟在二○○四年首度以「油切」為飲料命名,推出一款「油切烏龍」茶飲料,但未熱銷,很快就銷聲匿跡。

日本人反應普通的「油切」,來台後卻紅透半邊天。台灣飲料商找來藝人小S代言廣告,「切、切、切」變成全民語言,超商店員指出,由於電視廣告和「油切」二字給人「去油、減肥」的聯想,讓油切茶成為銷售類茶類飲料裡最夯商品。

錯誤聯想 日人覺得好笑

住在東京的日本部落客uedada表示,「油切」一詞用在機械領域,意指燃料或潤滑油失去正常運作,導致機器等停擺;引申到醫療是指,肝血不足會使肌肉力量衰弱,關節潤滑變差。

日本長大、目前在台灣從事服飾業的台日混血德永彌生表示,日本人普遍都認為,把「油切」當成「減肥」的用詞,是台灣人自創的混用新詞彙。

大吃大喝再油切 錯誤觀念

〔記者林嘉琪、楊雅民/台北報導〕酷暑來臨,方便的減肥方法最吸睛,加上飲料廠商大打油切廣告,讓民眾以為「躺著喝」就能排油減肥。根據業者統計,目前國內即飲茶市場年產值已超過一百五十億元,其中標榜去油、塑身等機能的機能性茶飲料,在便利商店銷售佔比大約一成。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表示,目前播送廣告是標榜在喝了油切飲料後,口感去膩,而非「去除身體中的油脂」;廠商也沒有在油切後加上減肥字樣,衛生署曾在二○○五年決議廣告使用 「油切」二字不違法,只能提醒民眾適量飲用。

市面上油切飲料琳瑯滿目,主要以油切綠茶為主,另外還有油切咖啡、油切果汁、油切仙草茶等,價位從二十元到三十五元;油切風潮還吹進藥妝店,冠上油切的茶包或食品紛紛上架,售價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微量膳食纖維 無助減重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消基會五月份對油切食品進行調查,發現部分藥妝店販賣的油切茶包,含有番瀉?、咖啡因、洋車前子等成分,番瀉?每天只能攝取十二毫克,過量會造成腹瀉、脫水,嚴重可能造成孕婦流產,但是很多廠商沒有把成分數量標示清楚。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指出,市售油切飲料通常成分包括膳食纖維、咖啡因及武靴葉等,膳食纖維每天三十五公克可使排便順暢,咖啡因每天三百毫克最適量

油切應在飯前半小時喝,而非廣告說的大吃大喝之後來一瓶。」陳潮宗說,餐前喝油切,茶中的膳食纖維會稍微增加飽足感,但飲料商加入的膳食纖維非常微量,對減重沒有幫助。

飲料業者表示,機能性茶飲料多數都是添加兒茶素或菊苣纖維,菊苣纖維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和排便順暢。但業者也強調,飲用任何飲料都要適中,就像喝開水喝過度,對人體也有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謝,謝天謝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